萱草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癌字的读音是怎么从yan变成ai的 [复制链接]

1#

癌症是发生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,是一种可怕的疾病。“癌”字在字典里只有一个音:“ai”,但你知道吗?“癌”字在几十年前的读音还是“yan”。

《说文解字》里没有“癌”字,但不代表没有这类疾病。中医对这类疾病有多种称呼,如“症瘕”、“积聚”、“噎膈”、“岩”等。宋代的外科著作《卫济宝书》(成书于年),是我国最早使用“癌”的病名的医学著作,也是目前发现的最早出现“癌”字的书籍。书中记载:“癌疾初发者,却无头绪,只是肉热痛,过一七或二七,忽然紫赤微肿,渐不疼痛,迤逦软熟紫赤色,只是不破。”

但这里的癌指的是“痈疽”,而非“肿瘤”。作为“肿瘤”之意则出现在年之后的《仁斋直指方》中。书中记载:“癌疮如眼,上高下深,颗颗累重,裂如瞽眼,其中带青,头上各露一舌,毒孔透里者是也。”

《仁斋直指方》中关于癌的记载

然而中医对于恶性肿瘤的称呼一直没有统一。正式用“癌”来称呼西医的“cancer”乃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事。日本人在翻译西方医学术语“cancer”或荷兰语“kanker”时,将之翻译成“癌肿”,后又简化成“癌”,并随后传入中国。

“癌”字本来读作“yan”,是个形声字,把病字头去掉,就是一个“喦”字,这个字又写做“嵒”,“嵓”,“岩”,“巌”。古代“癌”、“嵒”、“嵓”、“喦”、“巖”、“岩”几个字通用。“巖”是形声字,“岩”是会意字,而“喦”、“嵒”是象形字。中医把突出体表凹凸不平且质地坚硬的硬块叫“岩”,是一种病证名,如乳岩(乳腺癌)、肾岩(今之阴茎癌)、舌岩(今之舌癌)。大概是因为古人发现有的女人的乳房肿瘤“高突如喦顶,烂深如喦壑”,把这一类病证命名为“岩”。

按照造字规则,“癌”字应该读“yan”,事实上,50年代之前,这个字还是被读成“yan”的,至今港台地区还把癌读成“yan”。所以在台湾医生通知你得了肺“yan”,你可要问清楚了。台湾有很多字都保留了较早的发音,我们有机会好好聊一聊。

为什么“癌”字读音发生变化了呢?有种说法是,年新华字典大修时,编者考虑到“癌症”和“炎症”读音相同,为了便于区分就参考某些方言读音,把“岩”读成“崖”,就是“ngai”的音,但是北京话里没有“ng”声母,就把“癌”的读音改成“ai”。

版新华字典对部分字音进行了修

一个字的读音不太可能由一个编辑随意改变,但“癌”字可能确实是由方言读音带入普通话的。“癌”字在苏州话和上海话中读“nge”,上世纪50年代时,很多上海人说普通话时由于口音影响会把把“癌”念成“ai”。因为“癌”的本音“yan”和“炎症”的“炎”读音相同,确实有必要进行区分,如果“肺癌”和“肺炎”搞混了可不是开玩笑的,所以“ai”这个读音在普通话中也渐渐流行起来,逐渐取代了原来读音。年修订《新华字典》时,编者按照约定俗成以及同音区分的原则,将“癌”字读音改成“ai”。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